东胜煤田典型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破坏研究2023年第4期
作者:王汉元1 ,赵 頔2 ,敖 嫩1 ,段 丞1 ,王明君1,祁 帅1,贾 旭1,邓 燕1,武建强3
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00;3.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0300)
摘 要 针对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煤矿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等问题,基于采动地表移动规律,结合东胜煤田典型煤矿岩移观测台账,采用非线性函数拟合法对采动引发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拟合;应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得出东胜煤田地表最大下沉速度与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应用极差和方差进行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中最大显著因素。以上研究成果以期为矿井工作面优化设计、采动损害程度评价预测以及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东胜煤田;开采沉陷;非线性函数拟合;概率积分法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煤矸石碾压堆贮处置消纳技术及应用2022年第12期
作者:姬永涛1,李小刚1,2,侯怀勇1,常光锋1
单位:(1.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2.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3)
摘 要 煤矸石碾压堆贮处置消纳技术是釆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堆贮煤矸石,并使用专用的机械设备在堆矸面进行分层碾压堆贮。阐述了该技术的内涵,以及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凉水井煤矿”)的应用,并介绍了具体的工程情况,提出矸石堆贮结束后,在达到整体稳定之前仍然需要继续进行维护管理。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煤矸石碾压堆贮处置消纳技术应用可行且工艺过程可靠,煤矸石处置效率高,既解决了煤矸石的堆放问题,又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煤矸石碾压堆贮消纳技术的采用还能达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煤矸石;固体废物;碾压堆贮;处置消纳;环境保护
“双碳”目标下煤矿低碳运行模式研究与探讨2022年第12期
作者:高 蕊
单位:(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摘 要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政策、新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与煤矿实际,对煤矿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并从集成集约、智能建设、绿色开采、循环利用、捕获封存、生态治理等6方面构建了煤矿“减碳”有机体系。采用碳排放强度,即单位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作为衡量煤矿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通过分析煤矿煤炭生产过程以及煤炭燃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等环节碳排放源,将煤矿碳排放源分为能源消耗排放源、逸散排放源等,以便有效衡量煤矿低碳化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减碳”措施。
关键词 “双碳”目标;煤矿低碳运行模式;碳减排;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源
神东矿区创建“零碳矿山”路径研究与实践2022年第11期
作者:李新华
单位:(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719315)
摘 要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能源产业不断探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从大型煤炭企业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煤炭企业建设“零碳矿山”的重要意义和内涵,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集团”)为例,分析了神东煤炭集团建设“零碳矿山”的目标,并从基于“减+替+汇”的能碳路径、创新多能互补耦合发展方式、智能碳管理机制创新、“零碳矿井”“零碳矿区”试点实践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神东煤炭集团探索 “减碳”生产、“低碳”供应、智能碳管理、“零碳矿井”示范的实施路径和具体经验。
关键词 “双碳”目标;“零碳矿山”创建;路径研究;“零碳”生产;智能碳管理机制
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方式实践进展与深化路径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刘向敏,余振国,杜越天
单位:(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环境经济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101149)
摘 要 建立并完善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是解决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短缺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全国层面分析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政策演进与实践进展。基于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介绍了社会投资主体以获取资源使用权和资金收益回报为驱动的利用政策典型模式,分析了政策实施总体特点及地方在指标激励政策和土石料利用政策方面的实践创新。总结出市场化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增强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定位,明确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激励政策应用途径、加强废弃矿山土石料利用政策风险防控,并完善配套支持措施优化基础环境。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方式;实践进展;深化路径
加强“十四五”露天煤矿开采环境管理的建议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 磊,郭二民,李忠华,周 鹏
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市朝阳区,100012)
摘 要 从露天煤矿开采对区域生态、土壤、地下水、环境空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出发,梳理了我国露天煤矿分布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煤矿开采现状。从环境准入把关中存在“隐患”、事中事后监管不足和生态恢复治理技术储备不足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十四五”期间露天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等修复的建议,主要包括落实“三线一单”要求、严格环境准入以做好源头防控;严格自验收质量控制、规范后评价备案管理、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强化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露天煤矿;环境管理;生态环境准入;事中事后监管;恢复治理
黄河中游煤矿区沉陷黄土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变化规律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刘 具1,宋世杰2,杜 麟2,杨 磊2,梁跃强1,程 坤1
单位:(1.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北京市朝阳区,100013;2.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摘 要 为了解决煤炭开采沉陷土壤养分损害及修复问题,通过室内外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黄河中游煤矿区陕北张家峁井田沉陷黄土坡面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陷坡面土壤的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坡面、不同土层垂直深度存在明显差异,且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但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明显;开采沉陷会造成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等养分全坡面性的损失,速效钾局部性损失和富集;在沉陷坡面修复过程中,坡顶和坡中土壤的养分最为贫瘠,应以人工修复为主,而坡脚土壤养分较丰富,应以自然恢复为主;坡顶20~40 cm土层、坡脚0~10 cm土层、坡中40~60 cm土层、全坡面0~10 cm土层应依次作为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修复的重点部位。
关键词 沉陷黄土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变化规律;修复策略;陕北煤矿区
“十四五”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分析2021年第5期
作者:杨方亮,许红娜
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摘 要 通过梳理煤炭生产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煤矿区生态环境欠账依然较多、资源综合利用面临困境、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从“双碳”目标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煤炭行业“十四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相关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径措施。
关键词 煤炭生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开发;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域生态修复 ——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2021年第5期
作者:常 江1,明 莉2,陈业东2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摘 要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划引领是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归纳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由城乡规划引领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域生态修复模式,制定了“现状评估-潜力分析-划定分区-实施路径”的古交市生态修复路径,对古交全域进行生态保护格局规划与生态修复分区规划,以期为其他同类城市的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规划引领;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域生态修复;古交市
山西省典型煤电基地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研究与资源化分析2021年第4期
作者:孙志军1 ,李 贞1 ,赵俊吉1,王俊章1,竹 涛2,3,谢 蔚3
单位:(1.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长治市,046299;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51064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气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摘 要 通过对山西省典型煤电基地潞安矿区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煤矸石和粉煤灰样品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发热量、重金属含量、灰分含量、水分含量、含碳量和全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试验,结合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的总体原则和对应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风险的考虑,选择适合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煤矸石的利用途径和优先发展产业链。研究发现,山西地区大部分煤矸石适合制备水泥和建筑材料,部分煤矸石适合回收硫铁矿、制作高级陶瓷、制备分子筛、用作燃料和发电材料;而山西地区的粉煤灰不适于做混凝土掺料、水泥混合材、硅酸盐制品、砂浆原料、回填材料、泡沫绝热材料、粉煤灰三渣和陶质材料,适合用做填料、农用、提铝,也可用于水处理剂和其他高附加值应用。该研究可为提高山西省典型煤电基地固废利用率和产业化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矸石;粉煤灰;物化性质;综合利用;环境风险
皖北煤矿区农田土壤-小麦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2021年第4期
作者:何建国1,2,3,王新富1,2,马 荣1,2,王彦君1,2,吴求刚1,2,章 梅1,2,3
单位:(1.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006;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煤系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006;3.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徐州市,221008)
摘 要 为了研究矿区农田土壤-小麦中重金属分布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以皖北恒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矿区范围内采集了16个农田土壤和对应的小麦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应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了矿区内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土壤-根系、根系-茎-籽粒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并利用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价了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对人身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农田土壤中的Cu、Zn、Mn、Pb、Hg、Cd、As、Cr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低;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也未超出标准限量值;在小麦根、茎、籽粒等器官中, Mn、Pb、Cd、As、Cr和Ni在小麦根部含量最大,Hg 较多地分布在小麦的茎中,Zn 和Cu 更易向上迁移至小麦的籽粒中;小麦籽粒中的Pb、Hg 、Cd、As和Cr等重金属的单一重金属元素的靶标危害系数THQ和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危害系数TTHQ均小于1。
关键词 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迁移;安全评价
灵新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合理尺寸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周光华1,邵俊杰1,吴宝杨2,3,严永胜1
单位:(1.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宁夏自治区银川市,751410;2.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昌平区,102209;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摘 要 近年来,煤矿地下水库技术已成为西部地区保护和利用矿区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地下水库矿井水已成为西部地表生态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以西部矿区灵新煤矿近距离倾斜煤层群采掘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针对该矿首座煤矿地下水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煤柱坝体留设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六采区工作面开采和水库储水压力两大因素对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关工作面回采后,会在煤柱坝体及邻近围岩中产生塑性区,随着煤柱坝体宽度的增加,煤柱坝体及附近围岩中塑性区相互贯通的趋势逐渐减弱。当煤柱坝体宽度增至50 m时,塑性区相互贯通的现象消失;当煤柱坝体宽度增加到60 m 时,煤柱坝体及邻近围岩中的塑性区间距(塑性区未贯通区域)扩大至40 m左右。在储水压力作用下,煤柱坝体及邻近围岩中的塑性区裂隙将发生二次扩展,随着水压的增大,裂隙扩展长度逐步增大,在3 MPa水压(储水高度300 m)作用下塑性区裂隙扩展长度达到 5 m 左右。因此,为防止水力作用下煤矿地下水库透水灾害的发生,认为煤柱坝体合理尺寸应取60 m。
关键词 灵新煤矿;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数值模拟;塑性区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产业链构建及启示2021年第2期
作者:李 洁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山西省晋中市,030619)
摘 要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蓬勃兴起,产业链的构建是建立循环经济园区的基础与核心,对园区的顺利运转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晋能控股集团以建设循环经济园区为载体,转变发展模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分析了产业链的构建特点,旨在为其他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循环经济园区;产业链;塔山;资源型企业;转型
浅析常村煤矿矸石山植被生态重建技术及效益2021年第2期
作者:冯国宝1,阮梦颖2,李海波1,李鹏波3,胡振琪2
单位:(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市,04620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3.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西青区,300384)
摘 要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酸性、自燃煤矸石山等由于裸露引发的环境问题,探讨了常村煤矿煤矸石山植被重建中的整形整地、植被选择与配置以及栽植和抚育管理等技术,分析了煤矸石山植被重建后的植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及综合效益,为我国煤矸石山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煤矸石山;立地改良;植物群落;生态重建;种植
山西省煤矿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挑战2021年第1期
作者:党晋华
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27)
摘 要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在提供一次能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煤矿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地识别煤炭生产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找准对策措施,对于煤矿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绿色转型
黄陵矿业公司推行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探索2021年第1期
作者:张新苗
单位:(黄陵矿业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延安市,727307)
摘 要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析了黄陵矿业公司推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清洁低碳 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